研究背景:钠离子电池(SIBs)因钠资源丰富、成本低廉,被视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补充,有望在大规模储能、电动汽车等领域大放异彩。然而,其能量密度受限于钠的高摩尔质量和低氧化还原电位。在众多钠电正极中,层状金属氧化物(LMO)作为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,若能在高压下稳定运行,将大幅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,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。O3型层状金属氧化物因高容量和无钴特性备受关注,但其在高电压(>4.0 V)下易发生氧的不可逆氧化出现析氧现象和结构相变,导致容量快速衰减和安全隐患,限制了钠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发展和广泛应用。科研人员一直在努力寻找解决办法,期望能突破这些瓶颈,让钠离子电池发挥出更大的潜力。
成果介绍:2025年3月15日,中南大学王海燕团队在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》期刊发表题为“Charge Tuning and Anchor Effect Achieving Stable High-Voltage Layered Metal Oxides for Sodium-Ion Battery”的研究论文,团队成员匡加林、刘卓敏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,我司首席科学家—中南大学王海燕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。
研究团队通过镧(La)掺杂实现电荷调控与锚定效应,显著提升了层状NaNi₁/₃Fe₁/₃Mn₁/₃O₂(NFM)材料在极端条件(高电压、高温)下的循环稳定性。La的掺杂向过渡金属(TM)的氧配体引入额外的负电荷,促进TMO₆电荷转移,抑制了4.1 V下的氧析出并改善氧化还原动力学。此外,镧掺杂形成的LaO₆八面体为TM层的稳定锚定点,有效防止了晶格纳米裂纹的产生。因此,经过La掺杂改性的NFM在0.1C(1C=150 mAh g-1)下表现出173.4 mAh g-1的容量,并且,在2.0-4.2 V 1C下循环500次,容量保持率达71.21%,优于未掺杂的NFM 62.33%,即使温度升高到 55℃,NFML 在 100 次循环后仍能保持 87.5% 的容量。此外,采用该正极和硬碳负极组装的全电池能量密度高达438.78 Wh kg-1,循环4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70.2%,展现了该策略的广阔应用前景。
图1. (a)La掺杂进入Na、Ni、Fe和Mn位点的形成能;(b)NFM和(c)NFML的电子密度图,以及沿(001)方向TMO₆层的电子密度界面图(d);(e)NFM和(f)NFML的O2p轨道和M-O轨道的计算结果(能量带范围:-2.0 eV至2.0 eV);(g)La掺杂后MO₆八面体配位轨道的能量级分裂图和(h)能带结构图。
图2. (a)NFM和NFML合成过程示意图;(b)NFM和NFML的X射线衍射图谱及(003)和(104)峰的放大图;(c)NFML的SEM-EDS元素分布图;(d)NFM和NFML的PDF图谱及结构示意图,其中蓝色线和黄色线分别对应TM-O键和TM-TM键的键长。
图3.(a)0.1C下初始充放电曲线;(b)在25℃、2.0-4.0 V电压范围内1C下的循环稳定性;(c)在55℃、2.0-4.0 V电压范围内1C下的循环能力;(d)在2.0-4.2 V电压范围内0.1C下的首次充放电曲线;(e)从0.1C到5C的倍率性能;(f)在25℃、2.0-4.2 V电压范围内1C下的循环稳定性;(g)与之前报道的基于镍-铁-锰的正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对比。
图4. (a)首次充电和(b)放电过程中NFM和NFML正极的Na⁺扩散系数;(c)相应的Na⁺迁移能垒;NFM和NFML在(脱)钠过程中的氧氧化还原反应特性:(d)NFM和(g)NFML正极的循环伏安曲线;(e)NFM和(h)NFML的DEMS测试结果;(f)NFML在首次循环不同状态下O1s的原位XPS谱图(所有测试均在2.0-4.2 V电压范围内进行)。
图5. (a)NFM和(b)NFML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的原位XRD图谱,以及不同电压下计算的晶格参数(c和V);(c)NFM和(d)NFML在2.0-4.2 V电压范围内循环500次后的HRTEM图像及其对应的FFT图像;(e)模拟Na₉Ni₉Fe₉Mn₉O₅₄和Na₈LaNi₉Fe₉Mn₉O₅₄在脱出2/3钠时的结构模型,用于模拟NFM和NFML充电至4.2 V的状态;(f)NFML中La位点周围的M-O键平均键长在钠脱出前后的变化,以及(g)NFM中相应Ni位点的变化。
图6. (a)NFM和NFML电极在循环过程中的失效和改性机制示意图;(b)硬碳||NFML全电池的结构示意图;(c)NFML正极在25℃ 2.0-4.0 V电压范围内0.5C下的循环性能。
研究总结:通过镧(La)掺杂的电荷调控和锚定效应有效解决了NFM在不同条件下循环时的氧逸出和不可逆过渡金属(TM)层滑移问题,实现了层状氧化物正极的三重提升:1. 抑制氧释放:强La-O共价键减少了4.1V左右的不可逆O2释放。2. 稳定结构:LaO6八面体锚定了活性TM,抑制了TM层滑动和晶体裂纹的形成降低相变应力。3. 提升动力学:La参与了电荷转移过程,促进了TMO6内可逆的阴离子和阳离子氧化还原反应,改善了整体反应动力学。因此,NFML正极在不同条件下(包括高电压、高温和高倍率)表现出显著的性能提升。在2.0-4.2 V下,1C 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1.2%,即使在55℃下,NFML在100次循环后仍展现出87.5%的容量保持率。基于硬碳(HC)||NFML的全电池在在15 mA g-1电流密度下展现出141.1 mAh g-1的容量,并在75 mA g-1下循环400次后容量保持率达70.2%。该研究成果为在钠离子电池中推进耐高压O3型镍铁锰层状氧化物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策略,为后续正极材料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。并且,NFML 在高压、高温和高速率等条件下的出色表现,有望推动钠离子电池在更多领域的实际应用,如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、增强大规模储能系统的稳定性等,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。
文章信息:Jialin Kuang, Zhuomin Liu, Liang Fu,* Shi You, Mengjie Zhang, Yan Wang, Ning Ding, Dan Sun,* Yougen Tang, Haiyan Wang*.Charge Tuning and Anchor Effect Achieving Stable High-Voltage Layered Metal Oxides for Sodium-Ion Battery.Angew. Chem. Int. Edit., 2025, https://doi.org/10.1002/anie.202500715